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两年之久,目前美欧提供的远程武器被禁止用来袭击俄罗斯本土,所以乌克兰针对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打击主要依靠无人机来完成,俄乌战争以来,乌克兰已经有数万架无人机被俄罗斯击落,但乌克兰无人机仍然源源不断,似乎根本打不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乌克兰自产的一次性无人机外,俄媒最近爆出的一剂猛料,也很能说明问题。
据俄罗斯权威媒体深度披露,乌克兰方面公然无视中国政府的明确反对立场,巧妙借助波兰作为中间桥梁,秘密策划并成功完成了一笔高达8.5亿卢布的巨额交易,一口气采购了2500架中国大疆品牌的无人机,并且已悄然抵达基辅。这个信息量很大,不仅打了中国厂商的脸,也让乌克兰军火采购的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曝了光。
要知道,早在去年4月,中国主要无人机厂商就表态停止在俄乌两国的生意,坚决不让自家产品沾上战火。今年7月,中国政府更是出台新规,死死卡住高功率发动机和尖端设备的出口。可乌克兰就像是个“淘气包”,利用中间商平台,绕过了各种限制,硬是把无人机买到了手,还用于军事用途。这事儿就像往湖里扔了个石头,水波荡漾开了。它不仅考验了技术出口的管理,也让人琢磨起技术该不该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这就像看镜子,技术产品怎么就被卷进了战争,成了伤害人的工具。
大疆的难处,就像是工匠做了好东西,却被别有用心者用错了地方,让人感到特别无奈,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面对俄媒的爆料,中国外交部也作出了直接回应说“不清楚具体情况”,但强调中方一直严格管控军民两用品出口,坚决反对民用无人机被搞去打仗。这番话既表明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也再次重申了乌克兰那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
说实话,我对乌克兰的这种做法是有点无语的。一方面,他们从中国大量进口无人机,用来打击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却声称自己是中国的好朋友,希望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太“双面人”了?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出国得有个严格点的“通行证”,防止它走偏了路。同时,也需要全世界一起努力,织个更结实、公平的技术出口网,用智慧和勇气来维护世界的和平。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地努力和国际社会的齐力合作,必然能够有效遏制此类违规行为的蔓延,为冲突的早日平息及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