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彭德怀的遗体被秘密送往火葬场,骨灰寄存单被化名为王川】彭德怀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彭德怀同志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彭德怀同志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他不是机械地套用其他国家的经验,而是立足中国的实际,认真研究和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性地执行和贯彻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为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彭德怀同志领导和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和战斗。他根据不同的敌情、我情和地理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优势,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实践经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彭德怀同志毕生积累的丰富军事经验,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坚持以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指导,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这些思想,对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73年4月,一代军事家彭德怀躺在病床上,与病魔进行着艰难的斗争。多年的战争生涯,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挺拔地站立,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指挥千军万马。此时的他,只能依靠在病床上,看着窗外的斜阳,回忆着过往的岁月。
在这个时候,彭德怀突然想起了他的老战友、老朋友朱德。他们曾经一起并肩作战,一起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在战场上,他们配合默契,无往不胜;在棋盘上,他们斗智斗勇,乐此不疲。而现在,彭德怀只想再见朱德一面,再与他下一盘棋,叙叙旧,谈谈心。
于是,彭德怀挣扎着从病床上抬起头,向身边的士兵提出了这个请求。然而,士兵却无情地摇了摇头,再一次拒绝了他。这已经不是彭德怀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请求,也不是第一次遭到拒绝了。面对这个现实,彭德怀只能认命般地躺回到病床上,继续与病魔抗争。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
1974年11月29日,这位伟大的军事家终于还是败给了病魔,与世长辞。他走得安详,走得坦然,但他的一个遗愿却永远无法实现了。
当朱德得知彭德怀的临终遗愿时,已经是在彭德怀去世之后了。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朱德的心。
他愤怒地在房间里大喊,质问身边的人为什么不让他去见彭德怀最后一面。
在朱德看来,彭德怀已经是临死之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为什么就不能让两个老朋友见上最后一面,说上最后几句话呢?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朱德再也无法见到那个曾经与他一起叱咤沙场的老战友了。他们曾经并肩作战,曾经生死与共,但却阴阳两隔,再也无法相见。这种遗憾,这种悲痛,恐怕只有朱德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吧。
1974年,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务悄然展开。这个任务的主角,是一个编号为"王川"的骨灰盒。而这个骨灰盒,实际上装着的,是一代军事家彭德怀的遗骸。
彭德怀在301医院去世后,他的遗体被秘密送往火葬场火化。然而,消息很快传到了时任总理周恩来的耳中。
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火葬场,拦截了装有彭德怀骨灰的骨灰盒。
为了妥善保管这个特殊的骨灰盒,周恩来做出了特别的安排。他下令四川省级领导刘兴元、李大章、段君毅三人,将骨灰盒秘密送至成都存放。同时,周恩来还特别强调,对于骨灰盒的存放,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不准转移"。十六个字,道尽了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刘兴元、李大章、段君毅三人接到任务后,迅速商讨起骨灰盒的存放方案。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三人决定由一人负责具体操办。最终,这个重任落在了段君毅的肩上。
然而,命运弄人。段君毅旧病复发,不得不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办事组组长杜心源。杜心源接过这个特殊的任务后,立即召集秘书陈文书和办事组副组长张振亚,在他的书房里展开了秘密商讨。
经过慎重考虑,杜心源决定将彭德怀的骨灰盒交由行政处副处长杜信和陈文书来具体保管。最终,这个编号为"王川"的骨灰盒,被秘密存放在了成都东郊火葬场,存放编码为273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4年后,彭德怀生前的一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他曾留下遗言,希望能与他的两个烈士弟弟安葬在一起。
1978年,彭德怀的骨灰最终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从301医院到成都东郊火葬场,再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个骨灰盒的旅程,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这段历史,饱含着对一代军事家的敬重,饱含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来自 中共宜昌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国共产党宜昌历史人物[M]. 2018